別總在孩子面前玩手機,知道為什麼嗎?

別總在孩子面前玩手機,知道為什麼嗎? 家長的陪伴對孩子來說,是一件很幸福的事。但是別以為你一邊看手機,一邊坐在孩子邊上就是陪孩子了。「父母陪伴孩子的時候熱衷於玩手機,這種行為實則是『陪而不伴』,是一種假陪,甚至是一種『冷暴力』。」這將影響孩子的耐心和自信心。父母的敷衍,以及專注於手機的眼神,對孩子內心世界的傷害是無法估量的,極易讓孩子產生被忽略的心態。和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,需要每天一點一滴的積累,不是一蹴而就的。高品質關係的建立,需要每天專注的陪伴孩子15分鐘。所謂高品質的陪伴,就是在陪伴孩子的時候,父親或母親是全心全意的和孩子一起互動,心無旁騖沒有跑神,沒有想著工作,沒有想著壓力。   家長是什麼?一種稱呼?一種天生的權利?但更是一種職業美國心理學家發現: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就,20%取決於後天努力, 80%取決於父親教導。作為孩子生命中「重要的人」,同樣一句肯定的話,如果由爸爸說出來,對孩子的影響力會是媽媽的50倍。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是孩子能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人;而爸爸則是塑造孩子對人生的看法;關係到人格的形成。 家庭教育中,父親和母親誰更重要? 答案是都很重要。一個人和母親的關係是否和諧,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婚姻是否幸福;和父親的關係是否和諧,會影響孩子未來的事業是否有成就。陪伴:質量比時間的長短重要對孩子的陪伴,質量比時間的長短重要。放下手機和瑣事,全身心地投入到陪伴中,講個故事、一起翻開畫冊、做簡單有趣的親子遊戲,或是陪著孩子看動畫片,對孩子來說,都是溫暖的回憶。除了親子互動,家長還需要讀懂孩子的內心需求,比如孩子的一句「媽媽,我愛你」,其實也希望媽媽可以給出暖心的回應;孩子「創作」出一幅作品時,渴望得到鼓勵和讚賞。因此,作為家長,應該發自內心的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趣事「放大」耐心、給予嘉獎。 「有些孩子喜愛小手工或者塗鴉,一幅在大人眼中很莫名其妙的作品,其實是孩子內心深處的表達。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注,如果此時父母不認真點評和欣賞,他們的內心就會失望,因為在孩子的心裡,家長的肯定勝過一切。」手機可以天天陪你,和孩子的時光卻一去不復返送給父母的話:請把手機放一邊,我們天天都可以和手機在一起;只要我們拿起它,它隨時就在我們身邊;聽我們召喚.....可是如果我們的孩子長大了,如果他們長到10歲、12歲、16歲,他們就會漸漸地越來越需要自己的空間。你會發現:在孩子身上,很多和你最親昵的時光,一旦錯過了,就再也回不來......作為父母,其實我們給不了孩子屬於他的未來,他有自己的人生。我們能做的只是努力守護孩子能夠得到的當下的快樂和幸福,和孩子一起慢慢體味相伴時際遇的每一道風景,每一種心情。   所以,那些——陪伴手機多於陪伴孩子的父母們:請把手機放在一邊,用更多的時間,擁你們的寶貝入懷;慢慢地體會,真正擁有孩子的這些年吧!喜歡這篇文章嗎?立刻分享出去~


[圖擷取自網路,如有疑問請私訊]

本篇
不想錯過? 請追蹤FB專頁!    
前一頁 後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