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宮劇看得再多都回答不出來!為何清朝士兵有的胸前繡著「兵」字有的繡著「勇」字?




沒有看到這個冷知識我還真的沒想過這問題,看古裝劇的時候就說出這個大家一定覺得你超屌啊

細心的觀眾在觀看一些清宮劇時會發現,雖然同屬軍隊,但是隊列中士兵胸前所繡的字卻有所不同,大體上分為兩種,一種胸前繡勇,一種胸前繡兵。那麼,這兩種士兵有什麼區別呢?或者誰的戰鬥力更高呢?

(圖片轉載自今日頭條)

「勇」字和「兵」字很容易讓人誤以為刺「勇」字的士兵應該是更為勇猛善戰的,而「兵」字只是小小兵,拿來當炮灰的

(圖片轉載自今日頭條)


在歷史上,清朝的兵分為滿八旗和綠旗兵。滿八旗就是滿人原本的武裝集團,但人數稀少根本無法滿足如此龐大的國防需求,因此不得不從漢人中吸納了不少士兵,這些士兵以營為建制,以綠色旗幟為標誌,因此被稱為綠旗兵。

兩者肩負的任務也有所不同。滿八旗主要負責守衛京師,而數量為滿八旗8倍的綠營兵則一般分散在全國各地負責全國的安保。

(圖片轉載自今日頭條)


清朝建立後,滿八旗迅速腐化,畢竟是朝廷的親兒子,自然就待遇好,而且由於常年的和平,到了康熙年間的三藩叛亂時朝廷已無法倚仗八旗兵,平定三藩主要是綠營兵的功勞。雍正在位時,想要重振滿軍,轉衰為盛,三令五申滿洲根本為八旗,並多手段治軍,但最終收效甚微。

(圖片轉載自今日頭條)


經歷了康乾盛世,綠營兵的戰鬥力開始下滑,尤其是在乾隆末期,綠營兵在遇到戰事時已無法有效作戰,八旗兵更不用說了,因此朝廷只能把眼光轉向鄉勇。

(圖片轉載自今日頭條)


據史料記載,鄉勇就是臨時編制的非正式軍隊,一般就地招募使用完後就地解散,為了與正式工區別身份,其胸前繡的是「勇」字。鄉勇作戰即便有功在戰爭結束後仍就地解散,不會給予一官半職或者繼續留用,相當於朝廷的廉價勞動力。到了太平天國時期,曾國藩正式將鄉勇改為煉勇,開始發響糧。

(圖片轉載自今日頭條)


至此,「勇」正式替代了「兵」,成為了保護國家的重要力量。

關於作者 卡提諾小編-惡鄰G 我就是住在你家隔壁的惡鄰G


[圖擷取自網路,如有疑問請私訊]

本篇
不想錯過? 請追蹤FB專頁!    
前一頁 後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