媽媽手等於滑鼠手?復健科醫師告訴你兩者差別

生活大百科 | 檢舉 | 編輯 | 檢查 | | |
:0:3
發表於 : 2019-06-22 22:29
一般民眾常將「媽媽手」與「滑鼠手」混為一談,康禾復健科診所院長蔡定達醫師說明,「媽媽手」與「滑鼠手」都是因過度使用手部而引起發炎症狀,但兩者分屬不同病理。
 滑鼠手即為腕隧道症候群,典型症狀為手部麻木感,還會引起刺痛感、腕關節腫脹,且疼痛常會在夜間時加劇,蔡定達醫師表示,腕隧道症候群是因為長期重複腕部動作,造成手腕處的正中神經受壓迫,引起神經發炎而產生的麻木感或是針刺感,常見於長期使用電腦、滑鼠的族群,因而稱為「滑鼠手」。
 「媽媽手」其實是「橈側狹窄性肌腱滑膜炎」,主要症狀為大拇指外側、近手腕部出現痛感及腫脹,嚴重時大拇指基部可以看見凸起的囊腫,典型症狀為患者難以作出「讚」手勢。媽媽手是因過度使用手腕、大拇指,或是手部施力不當,導致外展拇長肌及伸拇短肌的肌腱與滑膜發炎、腫脹,影響大拇指活動。媽媽手常見於年輕的媽媽常常抱嬰兒而造成此種情形,因此有「媽媽手」之俗名。
 至於如何判別媽媽手還是滑鼠手,蔡定達醫師說明,若是用其他四指包住大拇指並往下壓,伸展肌腱,如果感覺到疼痛,可能就是患有媽媽手;若將手背相對,置於胸前,垂直下壓1分鐘,手指感覺到發麻,則可能為腕隧道症候群。不過此二種方法為初步診斷,若是手部感到酸、痛、麻,還是建議由專業醫師診治會比較準確,才能施予正確的治療方式。
 無論是滑鼠手或媽媽手,並不一定只有電腦工作者或媽媽們才有,任何人只要長
期反覆或過度使用手腕,都有可能罹患。兩種症狀在治療上,可透過口服抗發炎藥物來止痛消腫,加上適當的物理治療,如:包括局部熱療、電療、超音波治療及局部按摩等。多數患者透過持續耐心復健及平時保養,就能逐步解決症狀,少數患者會需要手術進一步治療。蔡定達醫師提醒,若出現不適症狀應交由專業醫師判斷,並配合治療,避免延誤就醫。
 本文分享自網路


[圖擷取自網路,如有疑問請私訊]

本篇
不想錯過? 請追蹤FB專頁!    


© 2017 FUNPEER All Rights Reserved. 使用條款 | 隱私條款 | 侵權舉報 | 聯絡我們


重要聲明: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文章的方式運作,本站對所有文章的真實性、完整性及立場等,不負任何法律責任。而一切文章內容只代表發文者個人意見,並非本網站之立場,用戶不應信賴內容,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。發文者擁有在 FUNPEER 張貼的文章。 由於本站是受到「即時發表」運作方式所規限,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即時文章,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,請聯絡我們。本站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發文,同時亦有不刪除文章的權利。切勿撰寫粗言穢語、誹謗、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,敬請自律。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。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