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情不好就大吃 研究:肥胖與社經地位有關

生活大百科 | 檢舉 | 編輯 | 檢查 | | |
:0:3
發表於 : 2019-07-16 13:49

心情不好的時候,喜歡吃「高熱量食物」排解壓力嗎?根據1篇2019年3月發表於《肥胖》期刊的研究指出,收入較低的人可能更容易因為心理困擾,而透過情緒化飲食舒壓,進而導致肥胖。

該研究由利物浦大學學者進行,以150名不同社經背景的英格蘭西北部民眾為對象,透過問卷調查參與者的心理困擾、情緒化飲食和復原力程度,並以社會經濟指標(收入、教育)及身體質量指數BMI進行分析。結果顯示,較低的社會經濟地位與較高的心理困擾有關,而心理困擾與情緒化飲食、肥胖風險亦有高度關連。研究者認為,相較於富裕的社區,較貧困的地區更容易取得低成本、熱量密度高的食物。

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邱弘毅說明,社經地位是健康不平等的重要原因,主要是低社經地位者在尋求健康資源的能力相對較弱,其中肥胖又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,上述的研究發現也與此現象相呼應。邱弘毅呼籲,政府應努力營造健康的飲食環境,讓不同社經地位的人都能獲得較健康的飲食,進而避免肥胖風險,以降低健康不平等帶來的衝擊。

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,上述研究說明,心理困擾與飲食行為和體重調節有關,當出現不假思索地隨意拿食物搪塞,甚至自暴自棄的放任自己想吃什麼、吃多少都毫無節制等,即陷入情緒化飲食,若經常把它當成舒壓方法,容易因攝取過多熱量而造成肥胖問題。

葉雅馨指出,情緒化飲食所帶來的愉悅及滿足感很容易被懊惱所取代,要避免這種情況,倒不用逼自己訂定目標、壓抑飲食,可在幾次反覆用食物滿足自己的空虛或排解壓力後,提醒自己理性去看待吃下的食物是什麼,也計算其熱量,讓自己在面對食物時,立刻想到熱量與需要執行消耗的運動方式。

舉例來說,吃1片300大卡的起司蛋糕,相對要快走、游泳60分鐘或站立120分鐘,透過平日的換算,即使情緒失控短時間攝取很多熱量,也知道要運動多久,漸漸養成習慣。葉雅馨同時提醒,不單是低社經地位者,環境富裕的人也要注意,因為「無聊」、「無所事事」也容易吃下過多的食物而增加肥胖風險。


[圖擷取自網路,如有疑問請私訊]

本篇
不想錯過? 請追蹤FB專頁!    


© 2017 FUNPEER All Rights Reserved. 使用條款 | 隱私條款 | 侵權舉報 | 聯絡我們


重要聲明: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文章的方式運作,本站對所有文章的真實性、完整性及立場等,不負任何法律責任。而一切文章內容只代表發文者個人意見,並非本網站之立場,用戶不應信賴內容,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。發文者擁有在 FUNPEER 張貼的文章。 由於本站是受到「即時發表」運作方式所規限,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即時文章,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,請聯絡我們。本站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發文,同時亦有不刪除文章的權利。切勿撰寫粗言穢語、誹謗、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,敬請自律。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。US